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259节
    陈胜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掀起秦末大乱,此言还只是引动野心,举世反秦的根源在于秦之苛政。
    可这“杀豪强,分田地”,却足以动摇任何王朝的根基。
    尤其是土地兼并致使百姓流离失所之时!
    ………
    各朝豪强在此刻色变。
    此前看秦念说“分田地”,他们对这个后世秦帝不免生出些轻蔑之意。
    若无天幕作祟,各朝豪强必然不会轻易被皇帝迁徙他处。
    这“分田地”之说,只会如王莽的井田制一般沦为空文。
    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秦念分田地的方法,居然是“杀豪强”?!
    一旦皇帝承诺杀豪强就将土地分给百姓,届时各地的盗贼流民,究竟会将矛头对准皇帝,还是转向他们这些地方豪强?
    “贱籍全部归良,债务一笔勾销”——这更是掘他们的根!
    所有奴婢、家仆、佃农、私兵,全都有可能叛离!
    ………
    看着“重整山河”一词,嬴政知道秦念应是凭借“分田地”之法重得天下。
    秦念的《告天下百姓书》,就应是与此相关。
    “胜则山河重整,败则加速亡国”——
    秦念这句话,甚至可以理解为“胜则山河重整,即便是败,也当让异族王朝加速亡国”。
    此为霸道。
    【朱元璋:朕甚是钦佩。】
    若是以往,朱元璋看到秦念此言,只会勃然大怒。
    可如今他已经记起自己也曾是布衣。
    恨贪官污吏,恨地主豪强,恨至亲殁于饥疫,恨贫不克葬。
    哪怕秦念此言借天幕传遍各朝,则土地兼并严重的王朝中后期,恐怕就要“加速亡国”。
    亡明的异族,其姓氏为爱新觉罗。
    这七人的声誉排名最低的也在中游,显然这个异族王朝远未到王朝末期。
    秦念能够在此时重整山河,必是借助这“杀豪强,分田地”之说。
    朱元璋不得不为之赞叹。
    【秦念:农民均田之说,起源于你朝末期的农民起义。】
    “杀豪强,分田地”是学自管理员的“打土豪,分田地”。
    但秦念不好在皇帝群用这位的原话,所以改了前三个字,并将起源追溯至明末的农民起义。
    “均田免赋”是李自成造反时的口号。
    历朝历代为了抑制土地兼并,大多都有“均田”举措。
    但这种举措的出发点不是为了农民,而是统治阶层想要收取更多赋税。
    明末的“均田免赋”是农民起义思想的一次重大进步。
    虽然这一政治纲领未能得以实现,但依旧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秦念只说均田不说免赋,是因为在生产力不足的情况下免赋,只能算是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当时过于超前。
    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在均田上更进一步: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但在赋税制度上同样过于超前,一切财物归公,走的是“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绝对平均主义。
    秦念突然想到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生于嘉庆十八年,按甲方给的人设,理论上秦念甚至能见到幼年的洪秀全。
    【朱元璋:定是百姓活不下去,方有此言。】
    朱元璋已经明白,想方设法阻止百姓起义并没有意义。
    倘若百姓活不下去,再怎么设防也无济于事。
    大明亡国不在于农民起义,而在于朝廷治政无能,致使民不聊生。
    朱元璋只叹“起义军中没有刘邦这样能够整合各方势力的政治家,让异族入关捡了漏”。
    【秦念:刘秀,你看朕说的这一策,是否可行?】
    秦念推演在嘉庆年间造反,唯一能够成功的办法就是“杀豪强,分田地”。
    嘉庆皇帝死后就是道光皇帝,而洪秀全是在道光三十年建立太平天国。
    可见此时的百姓早就苦于土地兼并以及繁重的赋税。
    而放在西汉末年,这个办法就算救不了西汉,也能让扒权贵豪富几层皮。
    【刘秀:秦皇大才。】
    【刘秀:借天幕之利,朕可以迁移豪富来抑制土地兼并,但朕无法确保后世所有汉帝会坚持迁徙之政。秦皇可有根治土地兼并之策?】
    “杀豪强,分田地”之说已经传遍天下。
    唯有土地兼并问题得到遏制,农民不失地,赋税不严苛,才能防止有心之人以这六字掀起动乱。
    但刘秀只能确保自己治下能限制豪强。
    刘庄刘炟或许也可以。
    但刘秀无法保证后世不会出现元帝那样“以德治国”的皇帝。
    那就只能再问根治土地兼并之策。
    【秦念:这就关系到赋税制度,等下一个话题再说。】
    下一个话题肯定是祖龙的话题。
    秦念把官制改革、赋税制度、户籍制度全部都挪到祖龙话题,是因为这些内容相互关联,无法拆开来说。
    而秦朝作为第一个王朝,是最好改革的王朝。
    祖龙对方士毒丹没有反应,秦念有理由怀疑他的时间是大一统不久。
    那就更好改了。
    【刘秀:……】
    刘秀想起十日前他问秦念是否要恢复宰相之职,秦念也是这么回答的。
    不同点在于当时还无法确定需要多久才能获知答案。
    但现在可以确定,十日后必然可以提及。
    【秦念:你问朕西汉亡国的原因,朕说完了。那就该你来回答朕的问题。】
    秦念看了眼时间,距离下班果然还有不短的时间。
    但现在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话题,秦念只能开始作总结。
    这次的答疑时长将会是最长且最煎熬的一次。
    群里的设定是每次话题算作间隔十天,那么每隔一个话题,各朝施行的新政就越多。
    随着施政时间的延长,出现的问题也就越多且越难解答。
    但秦念没办法,刘秀的人生真的很像是开了挂,意难平极少。
    除了意难平少以外,槽点也非常少——槽点少意味着话题度低,群里这九个常驻皇帝中,刘秀在网上的讨论度最低。
    她只能自我安慰:
    答疑时同事们会透露根据群聊内容修改的剧本,参与度和成就感拉满。
    【刘秀:秦皇请讲。】
    刘秀迅速思索自己做错了什么。
    更换太子没错,阳儿的确是更合适的继承人。
    废后……以太子生母为皇后,此于社稷有利。
    对外戚的厚待已经被秦念指责过,她应当不会再提。
    自己未曾像朱棣那般改史,也应不会出现那些不堪入目的野史。
    难道是尚未发生的未来之事?
    【秦念:你真的会召唤陨石吗?】
    第154章
    【刘秀:???】
    刘秀设想了各种秦念可能会问的问题, 却唯独没想到会这么奇怪。
    考虑到秦念不信鬼神也不信天命,刘秀认定这个问题是在讥讽于他。
    但这召唤陨石之说究竟从何而来?
    难道是阳儿给自己编造伪史?
    【秦念:史书记载昆阳之战,你以三千人胜百万新军, 后世戏称是你召唤陨石砸王莽的军队才得以取胜。】
    王莽“遣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将兵百万,其甲士四十二万人,五月,到颍川,复与严尤、陈茂合”,按《后汉书》这个记载,新军其实还不只百万。
    当然,只看数字就知道,这不可能是真的。
    《资治通鉴》也觉得不可能, 修正为“定会者四十二万人, 号百万”。
    但说实话, 四十二万人也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