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217节
    四是每当想起秦念所说的“天下得国之正者莫过于朱明”与“再造华夏之功”,心中升腾的暴虐就会莫名得以平息。
    这第四点,朱元璋也想不明白为什么。
    【朱棣:胡言乱语!朕是太宗,不是成祖!朕不认!!!】
    朱棣都快被不肖子孙给气疯了!
    他辛辛苦苦改史,兢兢业业北伐,都是为了自证正统。
    结果庙号被改成了“成祖”。
    这简直就是在昭告天下:
    他、朱棣,就是篡位登基,就是得位不正!
    这究竟是哪个蠢货所为!
    朱厚照还是朱厚熜?
    还被视作燕……
    朱棣绝对不认这种国号!
    ………
    此时朱瞻基同样锁定更改皇祖父庙号的皇帝是厚字辈。
    因为满足“兄终弟及”的字辈唯有祁、厚、由。
    挪其生父入太庙后,让皇后“占位置”之时需要将父皇祧出太庙的字辈就只有厚字辈。
    但如此一来,朱祁镇、朱祁钰二人当有一人未在太庙。
    他的两个儿子不是兄终弟及。
    再看朱祁镇那位列徽钦二宗附近的声誉榜排名,朱瞻基立即出言询问缘由。
    这“秦念”必是后世皇帝,当知内情。
    但朱瞻基的问询为天幕所阻,违反规则二:不得提及与话题无关的历史事件。
    【秦念:你不认没用,庙号这种东西只能是后人给,你又不能自己定。】
    【朱棣:……】
    朱棣盯了天幕好一会儿,绝望地发现“今日话题”之后依旧标注“明成祖朱棣”。
    并没有依据他的否认更改为明太宗。
    ………
    李世民暗自庆幸。
    还好后世唐皇没有出现这等不肖子孙。
    自己的庙号是太宗,没人会认为大唐一世而亡。
    倘若他也被改了庙号,大唐岂不是变成……
    李世民连忙止住这个想法。
    【朱棣:朕是否应当更易太子?】
    被改庙号一事已经让朱棣暴怒,再看声誉榜下方的朱姓皇帝们,他的脸色就更加难看。
    相比汉唐,大明往后的皇帝声誉排名总体低得多。
    更有朱祁镇这种声誉榜排名极低的皇帝!
    朱棣本就有易储之心,只是朝臣大多反对,又有朱瞻基这个好圣孙在,他才没有改立储君。
    可如今看来——
    朱瞻基的确是好圣孙,但声誉排名并没有高到非立不可的地步。
    此刻人在乐安就藩的朱高煦喜出望外!
    他只盼秦念赞同父皇之言,立即改立他为太子!
    而太子朱高炽脸色苍白,不敢发一言。
    他清楚有着与徽钦二宗并论的后代意味着什么,天幕初现时,父皇就因此对瞻基不悦。
    如今秦念更是透露有不肖子孙为私利将父皇的庙号改为“成祖”。
    【秦念:朱高煦朱高燧并没有展现出治政的能力。至于朱瞻基,或许有刘询的能力,却没有刘询的魄力。在类似的过错上,朱瞻基也比刘询严重得多。】
    秦念现在没有定论谁更适合当太子,目的是引出朱瞻基的继承人问题。
    甲方的规则限制并不严格,只要不点名道姓,就不会被视作违规。
    事实上朱高炽可能不是完美的太子,却绝对优于朱高煦朱高燧这两个弟弟。
    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多次助朱棣转败为胜,因此被朱棣视为类己。
    但朱高煦本性暴虐,完全不适合当皇帝。
    朱高燧也想夺嫡,但对于朱高炽的威胁远不及朱高煦。
    根据“高燧大惧,不能言”“高燧大惧,乃请还常山中护卫及群牧所、仪卫司官校”这种记载,朱高燧显然也不如朱高炽。
    ………
    刘询没有为秦念的“夸赞”而喜。
    正相反,他更关注“类似的过错”。
    由于此前群里在说“不肖子孙”,刘询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继承人问题。
    刘询再度看向位于声誉榜下游的“刘奭“。
    两个月前许平君诞下次子,刘询已与皇后商议过储君之事。
    如今长子次子皆幼,刘询还未册立太子,可待二子稍长之后再作决定。
    ………
    被秦念略过的皇帝朱高炽嘴唇蠕动,却是不敢出言询问。
    他害怕出言之后,会得到他还不如两个弟弟的答案。
    【朱瞻基:……】
    朱瞻基非常清楚,秦念口中的“类似的过错”,应是指他选错了太子。
    与宋时徽钦二宗排名相仿的长子,究竟是做了什么才会落得如此声誉?
    此外,“没有汉宣帝的魄力”,又是指的什么?
    【朱元璋:朱棣若是选错继承人,后果会是什么?】
    朱元璋这句话问的其实是朱祁镇这个声誉值奇低的皇帝。
    祁字辈,朱瞻基之后。
    秦念显然是意指朱瞻基选错了继承人。
    历经六次天幕,朱元璋已经学会如何规避限制。
    第127章
    【秦念:那就会出现一位“大明战神”。】
    直接说朱祁镇的外号, 有可能违反规则。
    所以秦念专门去问甲方,确定可以发。
    显然,甲方也不喜欢朱祁镇。
    【朱元璋:……】
    朱元璋看了上下文数遍, 无法确定秦念所说的“大明战神”是否为朱祁镇。
    秦念喜欢褒词贬用,根本无法确定这话是褒是贬。
    但朱元璋直觉这是贬义。
    【朱棣:这是何意?】
    【秦念:军事指挥能力约等于无,却不顾朝臣阻拦,非要带着半个朝堂御驾亲征。结果数十万精锐全军覆没,五六十名文武大臣战死。而战神本人,是一个没跑掉的宋驴宗。】
    赵光义:“……”
    再次被牵连辱骂,他已经习以为常。
    反正被软禁在府内,也无人能耻笑于他。
    就算不被软禁,赵光义也无颜出府。
    如今看到明朝皇帝亲征被俘, 赵光义甚至还能为另一个自己暗中辩驳:
    夜逃两百里, 也好过战败被俘。
    【朱元璋:被俘?!】
    没跑掉的宋……太宗, 那不就是被异族俘虏?
    朱元璋总算明白朱祁镇的声誉为何与徽钦二宗相仿!
    竟然是同为被异族所俘!
    ………
    朱瞻基一朝。
    诸文武大臣直冒冷汗。
    太子朱祁镇居然会葬送半个朝堂?!
    其中会不会有自己的后人、甚至是自己本人?
    【朱棣:他带半个朝堂亲征作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