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204节
    朱元璋下意识问道。
    他清楚大明宝钞的贬值与大明宝钞的数量有关。
    若是将旧钞直接作废,新钞岂不是……
    但朱元璋还没来得及高兴,就看到自己的民心再次下跌。
    连带朱允炆和朱棣一起。
    百姓苦大明宝钞久矣,若旧钞作废,他们只会更加困苦!
    【秦念:纸钞换代是为了不断改进防伪措施,隔代作废是给百姓旧钞兑新钞的时间,绝不能像你朝那样限制兑换——旧钞在时限内能够全额兑换新钞,才能维护国家信誉。】
    《明实录》记载:“其行用库收换昏钞之法,本以便民,然民多缘法为奸诈,每以堪用之钞辄来易换者。”
    百姓因为旧钞不断贬值去换新钞。
    明太祖却觉得百姓拿“还能用的宝钞”来兑换新钞属于欺诈,于是下令(可以使用的)旧钞不能兑换,只有“贯伯昏烂”的昏钱才能换新钞。
    这话看似很有道理,实则是为兑换新钞设限:
    只要官吏认为这张钞票属于能用的旧钞,就不能兑换新钞;等到钞票烂到看不出字迹的时候,那就更不能兑换。
    本质上就是想让更多的大明宝钞烂在百姓手里。
    旧钞价值远不如新钞,就是旧钞难以兑换新钞的证明。
    【朱元璋:……】
    朱元璋方才还疑惑,秦念直接将旧钞作废,为何她的民心排名却不下降。
    原来在她治下,旧钞竟然可以全额兑换新钞?
    【秦念:你朝宝钞防伪手段从不更新,于是伪钞到处都是。用宝钞当俸禄军饷发给官员和军队,以律法强迫百姓使用宝钞,征税时却限收甚至拒收宝钞,于是宝钞不断贬值——你这分明就是在抢百姓的钱来发放俸禄军饷。】
    【朱元璋:……】
    刘彻有些心动。
    竟可如此“发放俸禄军饷”?
    “陛下,明朝皇帝这般施为于经济不利,故而明朝远不及唐宋之富!”
    这回桑弘羊不敢再忽视陛下,发觉不对就连忙出言。
    刘彻只得打消效仿的念头。
    只是这样一来,刘彻完全不明白秦念为何这般推崇弊大于利的纸钞。
    【刘秀:如何防伪?】
    刘秀对于“经济”也不甚了解,身边也没有桑弘羊这样的臣子。
    他只能询问秦念。
    虽然不懂经济,但刘秀看得懂“纸钞换代”的目的在于防伪。
    武帝的白金三品沦为笑谈,就是百姓盗铸“伪币”之故。
    【秦念:朕要是把防伪方式说出来,那就是在教百姓怎么造真钞。】
    【刘秀:……】
    刘秀扶额。
    他竟是忘了此事。
    【秦念:朕只能说纸钞防伪有四大原则:一为材料独占,如独特的纸张与油墨原料;二为技术壁垒,即顶尖且不断改进的制钞工艺;三为防伪特征需便于百姓识别;四为律法威慑。】
    【秦念:不印制大额纸钞其实也是限制伪钞的方式,像在民间难以流通的“万金”,就完全没有印制的必要。为便于百姓使用,可以区分为一、五、十、二十、五十、百这六种面额,按照需求调整印制比例。】
    【刘彻:哼。】
    刘彻知道,秦念讥讽的就是他。
    因为就只有他问过“万金”。
    【秦念:刘小猪,其实你要是想印制“万金钞”也不是不行。】
    【刘彻:……】
    刘彻以为秦念又要讥讽于他。
    他再怎么不懂经济,也知道民间确实少有万金的交易。
    此前说“万金”只是惊讶于秦念竟然说标注百铜的纸就值百铜。
    【秦念:你可以用最复杂的工艺制作限量纸钞,标上序号,比如1-999。】
    【刘彻:?】
    好像不是嘲讽?
    那秦念是想说什么?
    刘彻这回学聪明了,先问桑弘羊。
    但桑弘羊也很不解。
    刘彻只得皱着眉头看天幕,没有出言。
    既然不确定,那就再看看。
    【秦念:一到九这九张,甚至可以用真金来打造金钞,卖千万钱也不为过。】
    【刘彻:卖给诸侯王?】
    看到这“千万钱”,刘彻就想起不到两个月就已为他敛财上亿钱的白鹿皮币。
    若是如此,金钞还不如可以反复使用的白鹿皮币。
    ——诸侯朝觐时必须用白鹿皮币来衬垫进献的玉璧,那下一次朝觐,刘彻可以把收回的白鹿皮币再卖一次。
    何必使用真金来打造?
    列侯、诸王:“……”
    白鹿皮币好歹还有朝觐时衬垫玉璧的作用——虽然这是陛下为了抢劫他们找的借口。
    这金钞又是什么东西!
    千万钱可兑千两真金,陛下的“金钞”会有一两吗?
    【秦念:不,你的白鹿皮币就是纯粹的抢劫,这纪念金钞却是投资。】
    【刘彻:?】
    【秦念:这九张金钞最值钱的地方,在于你亲笔书写序号与日期、并签下自己的大名。你要是高兴,还能把你那些无人在意的诗歌也誊录上去。】
    【刘彻:……何意?】
    【秦念:这叫纪念钞,不用于民间流通。至于作用,虽然说出来会让你很得意——】
    刘彻挑眉。
    哦?
    【秦念:哪怕只是普通石头上有你的笔迹,那这块石头在后世的价值……十亿起步,上不封顶。】
    【刘彻:?!!】
    赵匡胤完全能理解秦念在说什么。
    都不必等到秦念时期。
    假如现在出现唐太宗亲手书写的“金钞”,那价值绝对不止千万钱!
    【刘邦:竟至于此?!】
    【秦念:要是在汉朝发现一份周武王姬发亲笔书写的简牍,你觉得它是什么价位?】
    【刘邦:无法判断是否为周武王亲笔所书。】
    刘邦并非故意找茬。
    而是他考虑到物以稀为贵。
    如果无法辨别真伪,那就必然出现大量伪作的“周武王简牍”,又如何能够价值连城?
    【秦念:后世有鉴别古物真假的技术,而且鉴定技术在未来应该会越来越精确。】
    【刘邦:如此这般,这简牍必是价值连城!】
    【刘彻:为什么只有九张?】
    刘彻已是喜出望外。
    这不仅是指他书写的金钞就是那么值钱,而且这是后世对他的认可!
    换作其他皇帝……换作其他声誉排名前三以外的皇帝,金钞的价值必然不会如此之高!
    【秦念:物以稀为贵,你写多了就不值钱了。】
    【刘彻:……】
    【秦念:纪念钞的价值,会在你死后迎来第一波暴涨。】
    【刘彻:为何是朕死后?】
    刘彻不喜言死。
    但这个人是秦念,刘彻早已习惯她的口无遮拦。
    【秦念:你活着的时候还能制造更多纪念钞,但你一死,汉武纪念钞就是绝版——损毁一张少一张的那种绝版。】
    【刘彻:……】
    好有道理,刘彻竟无言以对。
    而在此时,聪明的权贵豪富却已是怦然心动。
    土地宅院不能移动、金银财宝也难以转运。
    但一张金钞,哪怕是遇上战乱,也可以轻易携带。
    更可贵的是——等到陛下崩,这金钞的价值就会迎来暴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