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91章
    但在此刻,他想杀的就不仅是王始!
    【秦念:提前扼杀王莽,你朝依旧会亡国。】
    秦念说这话,是为了引出“西汉究竟因何而亡”。
    【刘彻:你连这种人都想救?】
    【秦念:朕何时说要救王莽?只是你朝亡国并非偶然,而是必然。】
    【刘彻:……】
    刘彻没有搭话。
    他不知后事如何,当然也不知秦念为什么说亡国是必然。
    那就只能沉默,看刘秀如何看待秦念所言。
    【刘秀:王莽巧言令色伪装仁义,篡夺皇权后害遍生民,其穷凶极恶难寻其二。】
    刘秀不认可秦念的判断。
    王莽篡汉一事包含太多巧合。
    恰逢国统三绝之时,汉室中微之际。
    王莽家族权势滔天,又有长寿的王太后当他的庇护者,王莽又伪饰谦恭多年,天下以为他有德——
    最终才酿成如此大祸。
    若无王莽此人,只要有汉帝长成,又怎会面临如此巨祸?
    【秦念:刘秀,假设没有王莽这个人,你觉得西汉还能传承多久?】
    【刘秀:……】
    刘秀原本想说国祚绵长,可他刚要说出来就意识到不能说。
    会被视作谎言。
    即便没有王莽,在元帝、成帝、哀帝治下的大汉,也已是朝中充斥奸佞、朝外流民四起。
    社稷已然不稳。
    【刘邦:西汉?】
    刘邦倒是已经平静下来。
    刘秀的沉默,实则是肯定秦念之言。
    问题不仅出在王莽。
    即便没有王莽,汉室也已处于危难之际。
    【秦念:王莽篡汉后建立新朝截断汉朝。之前的汉朝京师在长安,刘秀复汉后都城在洛阳,于是后世称前者为西汉,后者为东汉。】
    【刘邦:唉。】
    【刘庄:若无王莽,只要明主出世,自能革除陈弊,中兴汉室。】
    刘庄不知秦念是何人。
    但他不接受任何人对阿父不敬。
    秦念显然是后世的皇帝,怎敢直呼阿父名讳,甚至当着天下人的面质问阿父?
    【刘秀:阳儿慎言,这是秦皇。】
    刘秀知道刘庄是在为他不平。
    但刘秀瞬间就想到他两次为高祖出言,却两次使得高祖遭到讥讽。
    此刻情景再现,他立即阻止刘庄挑衅秦念。
    【刘庄:……】
    秦皇?
    刘庄再度看向正上方置顶的“秦皇汉武”。
    这“秦皇”分明是指始皇帝嬴政。
    为何阿父要刻意说秦念是……
    刘庄立即反应过来——秦念或与始皇帝有关!
    若非秦念仅在民心榜有其名,声誉榜却独缺他一人,刘庄都要怀疑秦念是亡汉复秦。
    【秦念:呵,明主中兴——刘庄,假如没有王莽篡汉,你这能中兴汉室的爹上限大概锁死在县令,下限是在家种地。应该娶不到你娘阴丽华,也不会有你的出生。】
    第144章
    听说“仕宦当作执金吾, 娶妻当得阴丽华”这个典故时,秦念以为刘秀肯定是见过阴丽华,才会有这样的宣言。
    结果打开《后汉书》一看:
    “光武适新野, 闻后美,心悦之。”
    刘秀到新野,听说阴丽华很美,于是心悦之。
    怎么说呢——往好点的方向说,刘秀这是志向远大。
    那时的刘秀还需要自己种地,却敢肖想新野巨富、“田有七百余顷,舆马仆隶,比于邦君”的阴氏家族的女儿。
    这似乎有点不符合汉光武帝的低调,但看史书就不难发现:
    哥哥刘縯好侠养士, 弟弟刘秀臧亡匿死, 这两兄弟都不是省油的灯。
    秦念说刘秀上限锁死在县令, 是因为假如没有王莽篡汉,当时的西汉已被外戚和世家大族垄断官场,刘秀再优秀也没有出头之地。
    “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 吏不敢至门”——
    刘秀藏匿亡命之徒的时候, 当地的官吏不敢上门, 说明刘秀也算得上地头蛇。
    加上曾有到长安就学的经历,所以有可能和他父亲刘钦那样官至县令。
    ………
    阴丽华愣了下。
    骤然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于天幕,她有些惶恐。
    但很快就恢复平静。
    后世秦皇这句话的重点在于陛下,并不在她。
    【刘庄:……】
    现在刘庄知道阿父为何让他慎言了。
    这秦念说话实在难听。
    不仅难听,还切中要害。
    【秦念:不妨说说看, 你觉得谁能实现西汉的中兴?】
    【刘庄:……】
    他都已经沉默以对, 这秦念怎么还追着问?
    刘庄只能绷着脸继续沉默。
    他不仅无法作答, 而且也不能作答。
    阿父为汉室中兴之主,身为人子,刘庄不能回答其他人也能中兴汉室。
    另一方面,刘庄也认为只有阿父能中兴汉室。
    【刘秀:倘若平帝能平安长成,或许也能中兴汉室。】
    历经七个话题,刘秀已经相当了解秦念的性格。
    她虽然是睚眦必报的性格,但阳儿还不算太过得罪她。
    阳儿哑口无言一次,应该就能让秦念消气,不至于一再追问。
    现在秦念追问阳儿,那必然是别有目的。
    秦念之前问自己“假设没有王莽这个人,你觉得西汉还能传承多久”,与“谁能实现西汉的中兴”之问呼应。
    于是刘秀接过话题,为阳儿解围。
    【秦念:汉平帝刘衎能够登基,是因为他只有九岁,好操控——他有机会“平安长成”?】
    【刘秀:……】
    秦念这句话,让刘秀看出秦念究竟想说什么——
    即便没有王莽,只要权臣需要一个好操控的皇帝,那么在位的皇帝就都没机会长大。
    【刘彻:后世汉帝被权臣所操控?】
    刘彻终于明白秦念怎么反复提及霍光。
    他让八岁的刘弗陵即位,如果霍光有王莽之心,大汉恐怕真的危矣。
    让幼主不能长成,然后继续扶持幼帝……
    这时候宗室何在?
    刘彻很快就想到他以推恩令削弱诸侯王。
    诸侯不能威胁中央的同时,也无法拱卫中央。
    这正是高祖此前就询问过的事情。
    【秦念:刘衎九岁即位,死于十五岁,死因——刘秀,你知道他怎么死的吗?】
    【刘秀:有鸩弑的传闻,但无法确定。】
    其实也不必确定。
    王莽篡位之心昭然若揭,否则不会在平帝时期就不断排除异己,并以各种方式为自己造势。
    刘秀清楚,王莽必然不会让平帝活到亲政之时。
    【秦念:刘衎死后,王莽从宗室中选了最年幼的刘婴,学“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自称假皇帝,封两岁的刘婴为太子。】
    【刘彻:文武百官无人阻他?】
    【秦念:反对他的官员早就被免职,朝堂中只剩下王莽的亲信。】
    【刘彻:……】
    为何会出现可以左右朝政的权臣?
    刘彻想问,却没有再问。
    因为他意识到自己若是传位给幼帝,则必然安排数名重臣辅佐幼帝,相互制衡。
    但他已经从秦念之言推测出结局:
    桑弘羊谋反,霍光独揽大权。
    刘弗陵未如刘衎这般被弑,是无子而病逝。
    此后霍光扶持刘病已即位,而不是择两岁幼子。
    这是因为霍光忠于汉室,并非他不能行王莽之事。
    皇位传承之间,居然有如此危局?
    【刘邦:太后何在?】
    刘邦眉头紧皱。
    宗室因推恩令被削弱,那就只剩下外戚能制衡王莽。
    此时外戚何在?
    【秦念:刘衎之母及其家族被王莽封在中山国,禁止回到京师。而此时主政的太皇太后王政君是王莽的姑母。】
    【刘邦:故而是外戚篡汉?】
    【秦念:你要这么理解也行。其实王政君本人不想篡汉,但她夺权却厌政,将权力下放给王莽,还因为过于愚蠢而被王莽骗得团团转。】
    王政君不想篡汉,因为她本就是有实权的太皇太后。王莽篡汉后,她就成了只能表演行为艺术的虚名太后。
    翻看《汉书》,满眼都是王莽以相当拙劣的借口求权。
    大致流程是:亲信找理由请求王政君给王莽封赏—王莽推辞—王政君被王莽感动,给出封赏。
    这个流程走到给王莽封安汉公、加九锡,王政君都没发现哪里不对。
    直到王莽要当摄皇帝,王政君才“不以为可,力不能禁”——觉得不可以,但这个时候已经无法阻止。
    最终只能在王莽即位索要传国玉玺时,将传国玺“投之地以授舜”以示反抗。
    后来王莽“奉上皇太后玺绂”,让王政君成为新朝的皇太后,她也没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