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对了!我的辣椒!我的番茄!”
    他顿时饭也顾不上吃了,猛地从椅子上跳起来,眼睛瞪得溜圆,闪烁着极度兴奋和期待的光芒,一把拉住太子的衣袖,急急道:
    “太子哥哥我吃饱了!我先去看看那些秧苗!”
    太子看他这毛毛躁躁、一刻也等不了的的样子,又是好笑又是无奈,也知道他在这等“吃”的大事上心切,便点点头,细心叮嘱道:
    “去吧去吧,若真找到了你想要的,回头就让庄子上好生照看,多种些。”
    “谢谢太子哥哥!太子哥哥最好啦!”
    赵庚旭欢呼一声,像只被放出笼子的快乐小鸟,迫不及待地跟着领事太监张保就兴冲冲地往偏殿耳房跑去,心里充满了发现新大陆般的激动期待:
    【辣椒!番茄!火锅!烧烤!番茄炒蛋!我来啦!这没有辣椒和番茄的美食界是不完整的!苦熬了这么多年,我的味蕾终于要解放了!】
    殿内一时安静下来。
    太子妃看着小叔子雀跃而去的背影,温柔地笑了笑,随即轻轻握住太子的手,柔声问道:
    “殿下眉间似有忧色,可是还在为天幕之事忧心?”
    太子反手握住她温软的手,轻轻叹了口气,目光却依然投向窗外弟弟远去的方向,低声道:
    “但愿是孤多虑了。只是……世事难料,不得不防。”
    他必须为最坏的情况,做好万全的准备。这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婉柔,为了庚旭,为了所有依附东宫生存的人。
    作者有话说:
    ----------------------
    [撒花]感谢*秦不昼*的浇灌[加油][加油]
    第8章
    东宫偏殿的耳房内,光线明亮。
    赵庚旭蹲在地上,眼睛发亮地看着眼前几株被小心移植在青花瓷盆里的植物,仿佛看到的不是秧苗,而是未来无数美味佳肴。
    “张保保,快看!这个!”
    “这个红彤彤的小果子,就是番茄!对,没错!跟我……呃,跟我以前在杂书上看到的图一模一样!”
    他指着那株挂着小灯笼般青色果实的植株,植株上还零星点缀着几颗刚开始泛红的果实。
    强压下差点脱口而出的“跟我上辈子吃的一样”,兴奋地嚷嚷到。
    “还有这个!这个细长、尖尖的,青青绿绿的,是辣椒!太好了!真的有辣椒!”
    他又小心翼翼地捧起另一株,看着上面垂下的几个细长条小果子,仿佛已经感受到了那火辣的滋味,口水差点流出来。
    “哦?这个是……”
    他的目光又被旁边一株其貌不扬、叶片椭圆、根部还带着些许潮湿泥土的植株吸引。
    他仔细拨弄了一下,几颗沾着泥巴、纹路清晰的荚果露了出来。
    “花生!”赵庚旭更惊喜了,“这个是花生!可以榨油,炒着吃、煮着吃都香!产量好像也还行,好种活,能留种!”
    他脑子里立刻盘算开来:番茄炒蛋、辣椒炒肉、水煮鱼、宫保鸡丁、酒鬼花生……我的天,幸福生活就要开始了!
    他立刻对领事太监张保保吩咐道:
    “张保保,这几样,尤其是这个花生,让庄子上好生照看,结了果子全都仔细收起来,一颗都不能浪费,明年要当种子多种点!
    还有这辣椒,摘几个……不,就摘两个最红的,明天让小厨房试着做个小炒肉,先少放一点点,尝尝味儿就行!就这些了,得省着点用!”
    他像个守财奴一样规划着这些宝贝疙瘩,小脸上满是郑重其事。
    与此同时,御书房内,文宗皇帝赵衍刚刚批阅完关于蜀地蝗灾后续赈济的奏章,揉了揉发胀的额角。
    天幕所带来的信息如同在他心中投入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波澜久久难以平息。
    尤其是那“海外有产量极高的农作物”、“亩产翻两番”之语,更是反复在他脑中回响。
    “亩产翻两番……”
    他喃喃自语,目光投向悬挂在侧的大颂疆域图。
    若真能如此,何愁百姓不富足?
    何愁国库不充盈?何愁边疆不稳固?
    纵然不能如天幕所言那般成为“千古一帝”,但能得此功业,也足以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堪称一代明君了!
    虽然……这好像是抢了那个不知是哪个未来子孙“显宗”的功劳?
    但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便被皇帝理直气壮地压了下去。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老子拿后辈的东西,能叫抢吗?
    那叫提前发掘利用!是为了江山社稷!
    “来人。”他沉声道。
    “传朕旨意,命工部、市舶司即刻遴选精通海事、敢于冒险的官员与船工,搜集海图,建造或修缮坚固海船,准备再次组织船队出海!”
    “告诉他们,此次不以寻仙访药或炫耀国威为主,首要目标是寻找天幕所示之高产农作物种子!
    海外必有良种,亦有可供交易的陆地!若能成功带回,朕不吝封侯之赏!”
    皇帝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决心。
    他知道前朝也曾数次组织过出海,但大海无情,波涛莫测,船队往往折损严重,十不存一,侥幸归来者也是多年之后,带回的多是些奇珍异宝,于国计民生无大益。
    且海上难以辨别方向,全靠经验和运气,动辄十年八载方能回转。
    但如今,天幕已经指明了方向,知道了确有其物、其地,那么无论多么艰难,都必须去尝试!
    这关乎国运!
    吩咐完,他忽然又想起一事:
    “对了,历年那些海外蛮夷、周边藩属进贡的礼品清单中,似乎也有不少稀奇古怪的种子?那些东西如今何在?可有记录?现在何出?”
    大太监连忙回禀:“回陛下,各国进贡之物皆登记造册,入库保管。那些种子,因不知其用,大都单独存放于西库房一角。
    前些天……九殿下好奇,曾去翻找过,后来……后来似乎是讨了些去,说是要种着玩,奴才记得当时还请示过陛下,您点了头的。”
    “小九?”
    文宗皇帝一愣,随即想起好像是有这么回事,那小子整天琢磨些吃的喝的玩的。
    “他种哪儿了?”
    “据说是拿到名下的皇庄去试种了,方才我看到东宫的张保保带着庄子上的人入宫,还看到他们带着些秧苗,应该是九殿下问起,让人带进宫来回话。”
    皇帝问言顿时来了兴致。
    天幕所言的高产之物,会不会就混在这些番邦种子之中。
    “走,去看看!”他起身,摆驾东宫。
    赵庚旭正美滋滋地规划着他的美食大业,一转头,就看见他那皇帝老爹背着手,迈着方步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一群低眉顺眼的内侍。
    “儿臣参见父皇。”
    赵庚旭赶紧行礼,心里嘀咕。
    老头子怎么来了?
    肯定是冲着天幕说的亩产千斤的红薯、土豆来的!
    哼~
    有红薯、土豆我能不认识?
    有我肯定不会藏着掖着,跟这些蔬菜能一样?
    皇帝“嗯”了一声,目光扫过地上摆开的那几盆秧苗,番茄红绿相间,辣椒细长翠绿,花生其貌不扬,还有几棵郁郁葱葱的杂草?蔬菜?
    他看了一圈,没发现哪种种像是能“亩产千斤”的作物,看着这些秧苗结果率都稀稀拉拉的,不由得有些失望。
    他指了指那些植株,看向赵庚旭,带着一丝试探:“小九,这些番邦来的稀奇玩意儿,你都认识?知道怎么吃?”
    赵庚旭眨巴着那双酷似其母的纯真大眼睛,一脸我很无辜我什么都不知道的表情,用力摇头:
    “不认识呀!父皇,儿臣就是看着稀奇,种着玩玩的!不过……”
    他话锋一转,露出一副“我很有办法”的样子,“儿臣可以先把它们煮了试试看!”
    皇帝闻言,眼睛都睁大了几分,哭笑不得:“胡闹!你这浑小子,什么东西都敢往嘴里扔?有没有毒都不知道!吃出个好歹来怎么办?”
    赵庚旭心里撇嘴:我能不知道它们有毒没毒吗?我上辈子都吃多少年了!
    但他嘴上可不能这么说,立刻露出一副“我机智吧快夸我”的表情,解释道:
    “儿臣才不傻呢!儿臣打算先煮了,然后抓几只老鼠来,让老鼠先试吃!
    它们要是吃了没事,活蹦乱跳的,那人不就可以吃了?
    嘿嘿嘿!父皇,儿臣这法子是不是很聪明?”
    他挺起小胸脯,等着表扬。
    皇帝看着儿子那副得意的小表情,是又好气又好笑,最终只是无奈地摇了摇头,笑骂了一句:
    “就你鬼点子多!”
    他又扫了一眼那些植株,确实没发现目标,意兴阑珊地摆摆手:
    “罢了,你自个儿玩吧,仔细些,别真乱吃。”
    正在此时,外间传来通报,几位军机大臣已到御书房,有要事求见,商议的正是天幕提及的科举制度初步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