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430节
    因此只好郑重回答道:
    “这方面,颜教授他们应该了解得更多些,我后天开会的时候落实一下,尽快把结果交给您。”
    正如同没有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军事工业委员会的马卡洛夫厂长无法完成瓦良格号一样,失去了机械工业部的统一管理之后,对于很多大型装备项目的影响都会是致命的。
    而装备工业司,就是常浩南力图降低这一影响的重要工具。
    并且,站在未来人的角度看,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国防工业与民用工业之间的联系已经越来越深。
    单纯负责军工职能的国防科工委也会改组为负责面更广的工业与信息化部。
    实际上,就是继承了原来机械工业部、冶金工业部和信息产业部的职能。
    然而在上一世,工信部成立时,机械工业部已经取消十年之久。
    老的人员班底、组织架构乃至档案和文件都已经失散殆尽。
    导致工信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能发挥“信”这部分作用,而跟“工”有关的职能则长期缺位。
    也成为华夏机械制造业长期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现在,如果能以装备工业司的名义给机械工业部保留一些火种,那么等到科工委改组为工信部时,就完全无需重启炉灶。
    甚至能顺理成章地恢复原来机械工业部的职能权限。
    当然,这盘大棋,常浩南不可能跟任何人直接提起——
    总不好告诉丁高恒说“再过十年伱的国防科工委就没了”。
    所以,只能通过迂回的方式来实现目的。
    “对了,还有一件事。”
    丁高恒本来已经准备再说几句就结束这次对话了,但几番纠结之后,还是决定开口:
    “小常,你觉得兰新志同志的能力怎么样?”
    这个有点跳脱的问题让常浩南一时间有些没反应过来:
    “兰秘书……接触的次数不算多,不过我印象里办事很干脆,能力应该还可以。”
    “嗯……”
    这个评价显然不能完全视为正面,只能算是一个礼节性的、不会出错的内容。
    因此丁高恒沉吟片刻后,抬起头继续道:
    “我这段时间会让兰秘书专门负责跟你对接一些项目上的事情,你对他的表现留意一下,到时候给我一个更准确一些的评价。”
    说完之后可能是怕常浩南老好人属性发作,又紧接着强调了一句:
    “这件事情很严肃,而且你知我知,所以有什么说什么就好,而且……不需要你客观。”
    话都已经到了这个份上,常浩南也意识到了这是要来真的。
    “这个意思是……组织关系摸底?”
    丁高恒这次犹豫了一下,不过最后还是挑明了意思:
    “如果你觉得他能力过关,跟他配合也感觉舒服的话,我准备让他去管装备工业司。”
    “……”
    常浩南第一次被自己震惊了。
    他这两年来科工委比回家都频繁,当然知道内部一直有他是所谓“编外副主任”的说法。
    但之前一直只是当做笑谈而已。
    甚至刚开始的时候,还一度怀疑过是不是有人看他不爽想要搞捧杀那一套。
    正经警惕了一段时间。
    结果现在……
    司局级部门的领导人选,丁高恒直接明牌询问自己的意见。
    而且看上去,这个意见还有决定性的影响……
    不是,你来真的啊?
    第542章 这个问题,有四种解法(4k大章)
    震惊归震惊,常浩南还是很快意识到,能在这种相当重要的人事任命上征求自己的意见,那绝对是组织对自己的高度信任。
    虽然丁高恒嘴上说的是他准备让兰新志去管装备工业司,部委机关的二级局领导一般情况下也并不属于中管序列。
    但这毕竟不是一次普通的岗位调动,而是在一轮大规模机构调整中催生的新部门领导岗位人选。
    而且这个新部门还是多方针锋相对的焦点。
    绝对不是科工委主任一个人随随便便就能拍板的。
    包括来直球询问自己对候选人的看法,恐怕也不是,或者至少不只是丁高恒的意思。
    “好,我会在大会之前把结果拿出来。”
    常浩南正色回答道。
    把这件涉及到组织任命的事情确定下来之后,丁高恒的神情也放松下来不少。
    实际上,在装备工业司的领导人选一事上向常浩南征求意见,确实不完全是他本人的意思。
    但上级对此的指示也比较模糊,只是提到“在关键岗位任命中注意征求部分核心技术人员的意见”。
    并没有直接出现常浩南的名字。
    所以刚才丁高恒在开口之前才一度有些纠结。
    毕竟,机构调整改革这个事,确实有那么点如履薄冰的意思。
    现在话说出来,反倒没那么多顾虑了。
    当然,另一方面,常浩南多方面的可靠和不符合年龄的成熟是这两年来被他自己多次证明过的。
    尤其是通过波音-麦道并购一案,几乎盘活了整个华夏的民用航空工业。
    不客气地说,他在最近两年时间里对航空产业的推动,已经超过了过去反反复复的二十年。
    堪称高瞻远瞩。
    那么,也有道理相信,同样一個人,在机械工业领域,哪怕不能创造同样的奇迹,但至少也不会过于糟糕。
    这也是丁高恒最终下决心开口的重要原因。
    当然,那些想要阻挠华夏工业发展的势力也不可能就此善罢甘休。
    航空和机械制造,毕竟是两个有关但平行的产业。
    老是把过去的成绩拿出来当筹码,显得有些说服力不足。
    最好是能整出点什么新的活。
    “小常啊,你跟我交个底。”
    丁高恒重新恢复了放松的坐姿,不过却并没有转移到其它话题上面:
    “这个模锻压机,你的计划是什么时候完工投产?”
    “我需要根据你的时间表,确定这两年往装备工业司分配多少资源。”
    虽说科工委手里的职权比以前多了太多,但是权责统一,也多了很多要花钱,甚至花大钱的地方。
    就比如那个已经确定在庐州的航空产业园,就占掉了今年的不少经费份额。
    而制造业又是典型的高投资、长周期产业,不可能在一两年内就看见回头钱。
    所以资金这方面,不说紧张,至少也没到财大气粗的程度。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常浩南略加思索,还是决定交底。
    毕竟,这也影响到模锻压机在进入生产过程之后,他能够获得的资源数量。
    “如果资源充足的话,我们第一优先级的计划是力争设备在99年10月之前投入生产,也算是给国庆50周年献礼。”
    国庆献礼这东西,实话说,既有形式主义的一面,也有提振士气的一面。
    不过放在1999年这个黎明前的黑暗阶段来说,显然还是更倾向于后者一些。
    这个年代的华夏,实在是太需要信心了。
    上一世,99年国庆阅兵的时候,不仅把刚刚打完试射还没定型的导弹给拉出来撑场面,甚至还把进口的s300防空导弹硬安了个红旗15的名字,假装已经像十一号工程那样拿到了生产线。
    一度还真起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
    以至于直到二十多年后仍然流传着相关的都市传说。
    这种大背景下,重型模锻压机这种全世界都没几台的大国重器要是真能投产,那绝对要被当成一等一的模范效应。
    顺便带来的经济效益就更不用提了。
    丁高恒刚刚拿起保温杯的手抖了一下。
    饶是他此前已经做足了心理准备,也完全没想到过常浩南定下的时间节点竟然是在新世纪以前。
    勉强压下心中震惊,保持了表面上云淡风轻的丁高恒放弃了喝水,把杯子放回桌上,又不动声色地擦了擦刚刚洒到衬衫上的水迹:
    “50周年献礼……倒是个不错的名头,如果能搞成的话,对咱们,尤其是对于装备工业司来说,绝对是个极大的利好消息,也可以堵住很多人的嘴。”
    说到这里,或许是担心给常浩南太大压力,他又话锋一转:
    “不过,这个时间节点有点太夸张,我暂时不会往外说,所以你这边压力也别太大,保证项目顺利和设备可靠性是第一要务。”
    “那……装备工业司的资源……”
    常浩南试探着问道。
    “就按照你说的这个时间节点来配置,在保证其它部门基本业务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只要咱们科工委系统能搞到的,全都由你优先调用!”
    丁高恒在电光火石之间做出了判断——
    加强对于模锻压机的投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