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从电影抽取技能 第1144节
    一部电影的成功,除了质量过硬,营销运作同样重中之重。
    像“年度最佳”这种标签,往往就是靠这种策略炒热的。
    莉迪亚舒了口气,起身离开时走到杜笙身边,低声说:
    “晚上来我家,阿曼达准备了一套新玩具。”
    杜笙原本打算今晚好好休息一下,结果又要开启“拉锯战”?
    “别等晚上了,现在就去。”
    泰勒、布莱克还在家里,不能厚此薄彼。
    莉迪亚毫不犹豫:
    “走,上车。”
    杜笙看向马姚伟,后者打了个电话,轻轻摇头:
    “没发现狗仔跟踪。”
    于是,杜笙开着莉迪亚的法拉利,载着她直奔别墅。
    路上,经过奥尔森姐妹家门口,没什么烟火气息。
    杜笙随口问了句:
    “她们迁家了?”
    莉迪亚似笑非笑看他一眼:
    “没,全家去纽约度假了。”
    杜笙没再多问,因为刚下车,穿着薄纱长裙的阿曼达就已经款款迎了出来。
    ………
    这天晚上,剧组和索尼在炒作《通缉令》男女主角的同时,也拉开了口碑营销的大幕。
    烂番茄网站第一时间解禁评分,新鲜度高达88.9%。
    与此同时,mtc(metacritic)也公布了影片的媒体综合评分:
    80.1分!
    通常来说,试映后迅速公开各项评分和评论数据的电影,往往表现不会太差。
    相反,那些等到全美上映才解禁评分的片子,反而更容易成为烂片。
    好莱坞在这方面玩得炉火纯青,控评手段层出不穷。
    于是,各种关于《通缉令》的好评,如潮水般涌现在传统纸质媒体和互联网上。
    《好莱坞周刊》用大号加粗标题发布了一篇软文:
    “《通缉令》,今年最棒的特效动作片之一!”
    在网上,类似的宣传文章也铺天盖地:
    “《通缉令》是杜笙最佳打斗之作!”
    《洛杉矶新闻》专栏作家格林达撰文称赞该片:
    “我认为,《通缉令》树立了特效+动作美学的新标杆,
    杜笙的表现一如既往出色,成功演绎出角色从无助、沉默到爆发的极限……”
    与此同时,斯嘉丽也频频登上各大节目。
    她与主持人相拥的照片背景,正是《通缉令》的海报。
    为了增加曝光率,杜笙同样参加了北美好几场路演活动,
    并且时不时被狗仔拍到与泰勒、布莱克逛街,进一步提升影片的关注度。
    在北美这边,电影上映前男女主演的每一次亮相,每一分曝光,都有可能转化为实际的票房数字。
    英雄与三角恋等词眼,在北美市场尤其具有吸引力。
    ………
    第728章 火上浇油
    四月中下旬。
    北美院线联盟公布的数据显示,《通缉令》将在3360家影院开画!
    足见影院方对这部影片的票房前景充满信心。
    不仅如此,杜氏门徒、笙fan们也纷纷行动起来,号召粉丝们第一时间去影院支持这部电影。
    斯嘉丽目前位列好莱坞女星人气前十,她的号召力同样为票房加分不少。
    就连老戏骨摩根·弗里曼也在中老年观众群体中拥有一定的影响力。
    以好莱坞成熟的预案推测,一部电影在上映前这段时间的表现,基本就能预示成败。
    而《通缉令》收获的,全是市场的积极反馈。
    说起来,这部片的宣传早在三月份就开始预热了。
    那时候杜笙刚凭借两部电影入围奥斯卡,还拿下了最佳小金人奖,热度正高。
    索尼顺势推出花絮宣传攻势,迅速吸引了大众目光。
    到了四月,宣传更是全面升级。
    等杜笙一到北美,接下来的时间可以说是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
    报纸、电视、网络、地铁站、公交站,线上线下齐上阵,哪儿都能看到《通缉令》的身影。
    截至目前为止,宣传费用已经烧出去一千多万美元,预计整轮下来得花掉两三千万。
    这也没办法,商业大片想要大卖,前期造势必须猛。
    像小罗伯特·唐尼主演的《十二宫》,也是一样砸了不少钱做宣传。
    尤其在竞争激烈的档期里,你不打广告别人就打,
    谁先抢到观众眼球,谁就能占得先机,形成“人从众”效应。
    对《通缉令》来说,这笔钱花得值。
    电影本身标签多多:惊悚冒险、警匪动作、俊男靓女、子弹特效、合家欢……
    几乎涵盖了所有吸引观众的元素。
    目标就是尽可能拉拢不同类型的观众群体。
    而宣传重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电影特效,子弹拐弯那叫一个炸裂,视觉冲击力十足;
    二是杜笙的动作打戏。
    毕竟随着两部奥斯卡影片的热播,以及‘杜氏门徒’舆论,人气一直居高不下。
    趁着这股华夏功夫热潮,他的打斗镜头成了最吸睛的卖点之一。
    温哥华,一家三口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突然插播了一段《通缉令》的预告片。
    两个七八岁的小孩眼睛都亮了,盯着画面中子弹拐弯、命运织布机这些炫酷设定,兴奋地喊:
    “太帅了!妈妈我们一定要去看!”
    妈妈也被吸引住了,看到主角是那个拿过奥斯卡的东方帅哥,又被他一套行云流水的功夫打得移不开眼,忍不住问老公:
    “这电影好像不错?你觉得呢?”
    爸爸还在回味刚才伊万咔性感出场的画面,一边点头一边搓手:
    “哇哦,这女人走路都带节奏,剧情听起来也很刺激,首播我们就去!”
    ……
    “嘿,科思特,杜大师的新电影快上映了,要不要一起看?”
    “当然啊!我可是杜氏门徒,我觉得他比杰克陈还能打!”
    “我还是更喜欢杰克陈,不过杜大师确实利害。
    这次好像是个类似《史密斯夫妇》那种冒险故事吧?希望别又是老套路。”
    “我看预告片里的特效挺牛,应该不会让人失望。”
    ……
    “艾莉,这周末陪我去看《通缉令》呗?”
    “《通缉令》?听着像是什么恐怖片,名字有点吓人诶。”
    “你竟然不知道?这是杜笙的新作!”
    “抱歉啦,最近都在复习考试。
    杜笙?是不是之前打赢了泰森的那个亚洲帅哥?
    我还挺喜欢他的,擂台打斗很炸裂。”
    “没错!笙哥就是质量保障,从拳坛、音乐到电影,他就没有让人失望过。”
    “行,正好考完试有段假期,那就陪你去看看。”
    ……
    整个北美街头巷尾,关于这部电影的讨论越来越多。
    影院门口的海报一张张贴起,预告片一遍遍播放,社交媒体上的热搜不断刷屏。
    《通缉令》还没上映,这把火就已经开始席卷。
    离《通缉令》上映的日子越来越近,杜笙倒是不慌不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