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1章
    “夫人可从没对外人这么上心。”杨三白眼皮耷拉一些。
    “你怎么知道是外人?”
    杨三白先是小心地瞥向杨笛衣取出的药材,后趁着活动脖子的功夫,环视屋内,实则给方景和递眼神,
    “那是安神的方子,你瞧这满屋里,谁用得上。”
    确实,小易用不上,余下他们三人天天接触药材,真有需要自己就开个方子熬成药喝了。
    方大夫被关在大理寺,东西也送不进去。
    方景和被她的小表情逗笑,碍于杨笛衣在旁,不敢表现得太明显,只是顶着亮晶晶的眸子,朝着杨笛衣那边抬了抬下巴,
    “你问问不就知道了。”
    杨三白鼓起腮帮子,她要是敢,至于和他在这打哑谜,瞪了方景和一眼便收回眼神,继续缝她的药材包去了。
    不过这话倒是有道理,杨三白缝了一会儿,望向身旁的杨笛衣,也已经开始缝布料。
    杨三白瞧着身旁女子熟练的动作,逐渐瞪大眼睛,“夫人,你缝的好细致啊。”
    只见杨笛衣一针一针穿过棉布,密密麻麻的针脚被藏得极好,缝完后将布料翻回正面,几乎瞧不出缝过的痕迹。
    杨笛衣将收尾的线头咬断,听到杨三白的话,手无意识抚摸着已经快要成型的香囊,声音也不自觉温柔下来,
    “儿时跟着家里长辈学过一段时间。”
    “噢,”杨三白到底是没忍住好奇问了出来,“夫人,你这是送给谁的啊?”
    杨笛衣倒着药材的动作一抖,因着药囊没有封口,一些黄褐色的粉末被撒在桌子上,杨笛衣装作无事发生,五指并拢将其扫回药囊里。
    “是我......弟弟。”
    “噢,弟弟啊,”杨三白放下心,刚刚心中那点小不愉快顿时烟消云散,反应过来什么之后,下意识提高音调,“弟弟?!”
    “嗯,”杨笛衣将药囊两侧的绳子一拽,看着杨三白的神情有些疑惑,“我之前和你们提过啊。”
    那倒是,杨三白点头,意识到自己的反应是有些大,不好意思地笑道,“我忘了,这不是一时没反应过来吗。”
    方景和听着两人的对话,突然想起昨夜的事情,放在桌下的脚无声碰了碰身旁的少女。
    杨三白登时想起来,可不是吗,昨夜那个随身带着馒头的将士,可不就是那个弟弟派来的,瞧她这记性。
    那将士还专门嘱托过,不让告诉夫人他去过,开玩笑,要是把他说出来,那不就承认自己也偷摸去过吗,杨三白忙低下脑袋继续缝药包。
    杨笛衣药包做好,又检查一番有无疏漏,便揣在身上,想着什么时候再见到周悬便送给他。
    柜台后头,小易盯着一堆人参,终于瞧出些端倪,昂起脑袋便想喊杨笛衣,却听得背后一道声音。
    “如何,辨出是哪种了吗?”
    杨笛衣弯腰趴在柜台上,同样注意到小易的动作,忙问道。
    “嗯,”小易缓慢地点头,目光瞧回地上繁多的人参,指着其中一根说道,“应该是这个,太子参。”
    杨笛衣望向他手指的方向,地上静静地躺着一株黄白色的,小小的太子参。
    怎么会是太子参,杨笛衣刚要皱起的眉心忽地展开。
    若是其他人参,反倒找不出线索,但若是太子参。
    之前杨笛衣还想不明白为何那位独居已久,警惕性合该不低的老人会放陌生人进家,但若是一位怀抱幼子的落难之人呢。
    太子参,大补元气,治气虚肺燥,更关键的是,它亦治小儿虚汗口干。
    杨笛衣脑海中仿若出现一幅画面,雪夜里,破旧的瓦房迎来一位陌生客人,那人面容苍白,身若蒲柳。
    老人打开门,露出警惕且浑浊的眼珠,本欲关上门扉,眼神下移,不料来人怀中抱着一个年纪尚幼的孩童。
    “夫人?”
    见她久久不语,小易出声喊道,“是哪里不对吗?”
    “不,很对,”杨笛衣轻微晃了晃脑袋,将那幅画面抹去,“有劳小易。”
    言罢,杨笛衣忙将台子后的账簿翻出来,一页一页仔细查看。
    太子参价格昂贵且不易保存,最多留存一年,否则药效便会消失,因此寻常医馆不会备货许多。
    他们馆内一年也只存有不足十株,若要查起每一株的去向并不难。
    不消片刻,杨笛衣便翻过账本上所有和太子参有关的记录,只有三条,且都是熟识之人。
    他们拿走的太子参也都是处理、入药后的,不是完整的参体。
    不是从明疾堂售出的,笛衣在脑海中搜寻城内存有太子参的药馆,手指无意识捏住账本一角摩挲。
    城东的回春堂,城南的百草庐,还有城西的......
    “夫人?你想什么呢?”
    杨三白已做完药囊,剩下的交给方景和收尾,见杨笛衣站着不动便凑到她身旁,见她握着账本出神。
    杨笛衣喃喃道:“我在想,城内哪家医馆的太子参存货足够多。”
    “啊,我记得城西有一家永宁堂,那里坐馆的赵大夫,治小儿疾病是出了名的好,许是他那里......”
    杨笛衣此时显然也想到这里,忙将账本放了柜台,又帮小易将人参收起,对杨三白说道,
    “收拾好之后,我们出去。”
    “好。”杨三白跟着整理,下意识便答应,片刻后茫然地问杨笛衣:“去哪儿?”
    杨笛衣将人参放回仓库,头也不回地答:“城西,永宁堂。”
    *
    永宁堂在京已有几十余年,因其不菲的装潢,和各式各样医术高明的坐堂医而闻名城中贵胄。
    不少达官贵人身子不爽利便会去永宁堂内瞧上一瞧,也因此若后院内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辛,自然也都会找上永宁堂。
    久而久之,永宁堂也几乎成了城中名门贵族的专用医馆。
    杨笛衣和杨三白并肩站在永宁堂上方黄花梨木的牌匾下,两人均是沉默。
    真不愧是城内最贵的医馆,杨三白被眼前的富贵之气打了个浑身麻木,连带着声音也有些虚浮,
    “真要去啊,夫人。”
    杨笛衣瞧着那块字迹苍劲有力的匾额,坚定点头,“去。”
    那截太子参是目前唯一的线索,抱着万一的可能,她也要来这里碰碰运气。
    说着,杨笛衣大步迈进永宁堂的门槛,杨三白深吸一口气,硬着头皮跟上。
    堂外富丽堂皇,堂内也不遑多让,处处可见紫檀木的桌椅,脚下是核桃木的地板。
    两旁是神色各异的坐堂医,一眼瞧去约莫十余位,每位面前都坐着衣着华丽之人。
    杨三白在心中连连咂舌,感慨不已,余光瞥到身侧的杨笛衣,确是神色如常,司空见惯似的。
    杨三白默默挺直了腰杆,她可不能给夫人丢脸。
    两人甫一踏进这里,便有人笑着迎了上来,问她们要寻哪位大夫。
    杨笛衣笑着回道:“寻那位专治小儿的赵大夫。”
    那女子神情并未改变,只是略一点头,便领着她们往里走,“两位随我来,倒也真是巧了,赵大夫今日比往日得闲,若......”
    话还未说完,那女子一眼没瞧见身后有人,肩膀便和那人发生碰撞。
    那人站着未动,却撞得引路女子连连后退,杨笛衣上前一步扶住女子手腕,教她不至于摔倒。
    “是小的之错,不想惊扰贵人。”
    来这里的非富即贵,都是轻易得罪不得之人,引路女子脸上划过一丝惊恐,还未站稳便要跪下请罪,不想另外一只手腕也被撑住。
    杨笛衣掌心柔软,虽使了力气扶她,却并不让人感到禁锢,后面撑过来的那只手臂却坚硬如铁。
    “笛衣姐?”
    熟悉的声音传来,杨笛衣一转身便瞧见馒头满脸惊喜地站在不远处。
    “真的是你,我以为我看错了呢。”
    “是我。”杨笛衣朝他展开一抹笑容,刚要打招呼便意识到这是医馆,话锋一转,“你怎么在医馆?”
    是馒头生病了吗,还是......杨笛衣自然想到周悬,心下一紧。
    馒头一向大大咧咧的脸上浮现一抹尴尬,“啊,我那个,陪人来的。”
    不是他,杨笛衣下意识便要寻周悬的身影,不想杨三白暗中拽了拽她的衣袖。
    杨笛衣顺着她的眼神朝那边看,这才注意到馒头身后露出一角的女子服饰。
    “.......”
    是女子,不是周悬,杨笛衣放下心,还未言语,馒头身后便露出一张姣好的女子面容,声音清脆,
    “是谁啊?”
    第25章
    杨笛衣视线被那女子吸引,只见她头上的钗环虽不多,但样样精美,尤其发丝间那支金累丝点翠牡丹簪,更是有价无市,恐怕并非寻常人可得。
    再瞧她身上衣裳料子,刻丝福纹云锦。
    杨笛衣不动声色收回目光,霎那间对这女子已经有了判断,惹不起的高门。